第(2/3)页 “我家刚收的新米,明天得好好装一袋子送来。” “我那闺女绣的帕子,说不定能讨得法师欢心。”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仿佛能为这位“圣僧”做点什么,是莫大的荣耀。 人群中,几个被安排来“引导舆论”的僧众,见百姓们如此反应,悄悄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,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。 如今香客们挤破头想摸一摸慧海的袈裟。 他们说这少年僧人的指尖能治百病,被他碰一碰,身上就感觉舒坦的很。 却不会把这和每次“治病”前,他们都会被领到禅房,吃上一碗粥,联系到一起。 百姓们传颂他诵经时会引来白雀,却没瞧见每日晨光之前,都有沙弥在殿角撒下小米。 “那粥里放了什么?”许成仙忍不住问老和尚。 他看老和尚的眼神,已经不自禁的带上了赞叹之色。 这凡俗僧人实在厉害。 不但知道造势,还精通控制舆论导向的重要性! 别管手段是不是拙劣,就说有没有用吧? 人家确实有用! 他要不是神识强横,仿佛有无数只眼,不一定会被唬住,但绝对会因此产生许多疑惑。 即便有庞大神识,将整座寺庙的动静尽收眼底,他也还是有些不明白的地方。 比如,往粥里撒的粉。 不止是这一种粉,他们还会往香灰里,撒不同的粉,分给不同的百姓。 每一尊菩萨像前的香灰里,撒的都不一样! 这里面,有什么奥秘? 他实在不想浪费功夫去查,干脆直接来问。 “是鸡蛋粉。”老和尚很淡然的道,“是鸡蛋连壳一起,加上一些晒干的虫子,磨成的粉。” 香灰里掺的,很多都是五谷杂粮,或者骨粉,少量药粉。 但都肯定也掺了鸡蛋。 “……寺里的素面,也加了鸡蛋吧?”许成仙问道。 “许施主看见了?”老和尚皱眉。 厨房的和尚,做事太不仔细了! “不是。”许成仙摇头,“我吃出来了。” 他有着丰富的吃蛋经验。 无论是上一世,还是这一世。 蛋的味道都相差不大,所以一吃就吃的出来。 不过唐国的百姓应该不行,他们没怎么吃过鸡蛋。 “为什么不用肉?”他大概猜到了老和尚这么做的原因。 除了富人,很多来人身上不舒服,都是因为营养不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