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麻衣僧很有耐心,无论是谁有了头疼脑热,只要找他问病求诊他都会很细心的救助。 最开始众人见麻衣僧年轻又顶着大光头,对他多少有些不信任。 毕竟,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,而光头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,这人是否是犯了罪受了刑。 这就像是身上纹个纹身,天然就让人心生忌惮和不信任感! 但问诊的人多了,外加上的确是药到病除,众人对他的信任感也与日俱增。 短短小半日,这个在枫林渡客房只知道敲木鱼念经的僧人就收获了相当的声望。 有了声望自然也就有了信任,而有了信任理所当然也更愿意深入了解。 慢慢的众多受到救助的灾民,就主动问询麻衣僧更多关于“髡首神仙”的种种。 然后,众人就知道了他们剃发不是受了刑罚,而是斩去了三千烦恼丝。 也知道了佛祖、菩萨、罗汉,知道这些觉者提倡行善积德和投胎转世。 尤其是知道“投胎转世”后,很多百姓麻木的眼神中骤然多了一些灵动。 然后忙更深入的问询,有人听后笑逐颜开,而有人听后则心有惴惴。 俞幼泉见此,若有所思。 麻衣僧说的是很高深的道理吗? 非也! 更多只是给了底层民众一个心理安慰,只要我这辈子行善积德不作恶,下辈子就能投個好人家。 这就像是一碗鸡汤,或许营养有限但它终归还是有些营养,而味道貌似也还不错! 至于其他道理,本质上都是普世价值。 比如劝人向善,戒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。 儒家也是类似的,只不过叫做“五常”,仁义礼智信。 但是。 一旦走极端了也都会非常可怕! 就像前世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,大量隐匿人口,还不交税放印子钱,藏污纳垢。 儒学走歪了也是类似,假道学遍地,礼教吃人。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也必然会出现纠错者! 譬如。 三武灭佛。 就是儒学内部,也会出现革新,甚至是打倒孔家店。 这也是神、是道、是佛、是红尘、是人心......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,本质上就是满足了人本身的需要! 俞幼泉若有所悟,对红尘有了更深的领悟。 滚滚红尘就算是黑白颠倒,是个大染缸,但终究还是有其最基本的准绳,也即是广大普罗大众都能认可的普世价值。 也可以说这些价值是规矩是束缚,但依旧是天地正气的一种。 随后,俞幼泉又听到有小老百姓请求禅师解惑。 他循规蹈矩,为人正直,从不做丧天良的事,平时也孝顺父母、爱护妻子孩儿,怎么就过的这么苦? 而隔壁老张作恶多端,好逸恶劳,平时不孝顺父母打老婆,连孩子也不好好教养,怎么就过的比他好那么多? 若是佛真能普度众生,怎么不早点过来拯救他,让他今生日子就能过的更好? 这个问题一出,不仅是提问者,周围的民众也纷纷打起精神来。 实在是这个问题太具有普适性了! 麻衣僧也没有说什么高深的道理,除了继续拿出“善恶终有报”和“转世轮回”那一套,剩下就是用深入浅出的话语阐释了“觉悟”和“渡人度己”的道理。 简单点说,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,没事别瞎几把和邻居比。 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,要懂得看破和放下。 第(1/3)页